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散热器,包括散热圈、冷气进气筒、散热板、吸热板和铜管,所述散热圈下端通过若干个铜管水平连接着散热板,侧端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一卡接座,所述冷气进气筒安装在散热圈内部,所述第一卡接座两侧设有呈线性排列的若干个连通冷气进气筒内部的第一气孔,中间设有与散热板端部卡接配合的卡接块,所述散热圈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卡接座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接座,所述第二卡接座中心处上设有与散热板卡接配合的卡接槽,若干个散热板一端卡接在对应的第一卡接座上,且两侧限位卡接在对应的第二卡接座上的卡接槽中,该实用新型每个散热板单独装配,便于拆卸清洗和更换,且散热性能好。
公开号:CN214338396U
申请号:CN202023249682.XU
申请日:2020-12-2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李连静;宋昌贵
申请人:Anhui Wanfeng Precision Aluminum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5K7-2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散热器。
[n0002]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因此电子设备内所设置的电子器件(如芯片) 也越来越多。一般情况下,在电子设备工作时电子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多余的热量不能快速散去并聚积起来产生高温,很可能会毁坏正在工作的设备,这时散热器便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n0003] 散热器长期使用时会导致散热板表面上会积灰,目前市场上的散热器,多个散热板焊接成一体,不方便将单个散热板拆卸下来清洗或更换,且散热性能较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散热器。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散热器。
[n0005]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
[n0006] 一种新型散热器,包括散热圈、冷气进气筒、散热板、吸热板和铜管,所述散热圈下端通过若干个铜管水平连接着散热板,侧端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一卡接座,所述冷气进气筒安装在散热圈内部,所述第一卡接座两侧设有呈线性排列的若干个连通冷气进气筒内部的第一气孔,中间设有与散热板端部卡接配合的卡接块,所述散热圈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卡接座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接座,所述第二卡接座中心处上设有与散热板卡接配合的卡接槽,若干个散热板一端卡接在对应的第一卡接座上,且两侧限位卡接在对应的第二卡接座上的卡接槽中。
[n0007] 优选的,所述吸热板侧壁上设有环形分布的定位耳,所述定位耳中心处滑动连接有紧固件。
[n0008] 优选的,所述散热圈设有若干组线性排列的第二气孔,且每组线性排列的第二气孔位于相邻第二卡接座之间的区域的中心处。
[n0009] 优选的,所述冷气进气筒上端设有进气口。
[n0010] 优选的,相邻所述散热板呈V型排布。
[n0011]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和所述散热圈均为铝质材料。
[n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n0013] 使用时,将吸热板紧密接触电子设备散热表面,再通过定位耳上的紧固件固定在电子设备上,进气口接上外接的冷气装置,吸热板热量通过铜管传递到散热圈表面,散热圈再将热量传递给各个散热板,冷气进气筒中的冷气从第一气孔中喷出,由于相邻所述散热板呈V型排布,便于冷气均匀的通过散热板表面和散热圈内表面,从而降低散热板和散热圈温度,吸热后的冷气从第二气孔排出,综上所述,散热圈和环形分布的散热板增大了散热面积,通过和冷气进气筒的配合作用,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另外第一卡接座、第二卡接座和散热板的装配关系,便于将单个散热板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和更换。
[n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上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上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上,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n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热板和固定耳的连接关系图;
[n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接座侧视图;
[n0019] 图中:1-散热圈,2-冷气进气筒,3-散热板,4-吸热板,5-第一卡接座,6-第一气孔,7-卡接块,8-第二卡接座,9-卡接槽,10-定位耳,11-紧固件,12-第二气孔,13-铜管,14- 进气口。
[n0020] 上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n0021]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n00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n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24] 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新型散热器,包括散热圈1、冷气进气筒2、散热板3、吸热板4和铜管13,所述散热圈1下端通过若干个铜管13水平连接着散热板3,侧端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一卡接座5,所述冷气进气筒13安装在散热圈1内部,所述第一卡接座5 两侧设有呈线性排列的若干个连通冷气进气筒2内部的第一气孔6,中间设有与散热板3端部卡接配合的卡接块7,所述散热圈1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卡接座5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接座8,所述第二卡接座8中心处上设有与散热板3卡接配合的卡接槽9,若干个散热板3一端卡接在对应的第一卡接座5上,且两侧限位卡接在对应的第二卡接座8上的卡接槽9中。
[n0025] 具体的,所述吸热板侧壁上4设有环形分布的定位耳10,所述定位耳10中心处滑动连接有紧固件11。
[n0026] 具体的,所述散热圈1上设有若干组线性排列的第二气孔12,且每组线性排列的第二气孔12位于相邻第二卡接座8之间的区域的中心处。
[n0027] 具体的,所述冷气进气筒2上端设有进气口14。
[n0028] 具体的,相邻所述散热板3呈V型排布。
[n0029] 具体的,所述散热板3和所述散热圈1均为铝质材料。
[n0030]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吸热板4紧密接触电子设备散热表面,再通过定位耳10上的紧固件11固定在电子设备上,进气口14接上外接的冷气装置,吸热板4热量通过铜管13传递到散热圈1表面,散热圈1再将热量传递给各个散热板3,冷气进气筒2中的冷气从第一气孔6中喷出,由于相邻所述散热板3呈V型排布,便于冷气均匀的通过散热板3表面和散热圈1 内表面,从而降低散热板3和散热圈1温度,吸热后的冷气从第二气孔12排出,综上所述,散热圈1和环形分布的散热板3增大了散热面积,和冷气进气筒2的配合作用,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另外第一卡接座5、第二卡接座8和散热板3的装配关系,便于将单个散热板3 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和更换。
[n0031]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圈(1)、冷气进气筒(2)、散热板(3)、吸热板(4)和铜管(13),所述散热圈(1)下端通过若干个铜管(13)水平连接着散热板(3),侧端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一卡接座(5),所述冷气进气筒(2)安装在散热圈(1)内部,所述第一卡接座(5)两侧设有呈线性排列的若干个连通冷气进气筒(2)内部的第一气孔(6),中间设有与散热板(3)端部卡接配合的卡接块(7),所述散热圈(1)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卡接座(5)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接座(8),所述第二卡接座(8)中心处上设有与散热板(3)卡接配合的卡接槽(9),若干个散热板(3)一端卡接在对应的第一卡接座(5)上,且两侧限位卡接在对应的第二卡接座(8)上的卡接槽(9)中。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4)侧壁上设有环形分布的定位耳(10),所述定位耳(10)中心处滑动连接有紧固件(11)。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圈(1)上设有若干组线性排列的第二气孔(12),且每组线性排列的第二气孔(12)位于相邻所述的第二卡接座(8)之间的区域的中心处。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进气筒(2)上端设有进气口(14)。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散热板(3)呈V型排布。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3)和所述散热圈(1)均为铝质材料。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3223173U|2019-09-19|キャビネットおよび電子装置
CN214338396U|2021-10-01|一种新型散热器
CN209728754U|2019-12-03|一种无线接入模组硬件
CN208581216U|2019-03-05|散热型网络滤波器
CN210443648U|2020-05-01|一种层叠式滤波器
CN213991513U|2021-08-17|一种散热功率板
CN205902262U|2017-01-18|封闭式显示装置
CN210157554U|2020-03-17|一种机箱
CN213208032U|2021-05-14|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14481718U|2021-10-22|循环通风的plc控制柜
CN209768084U|2019-12-10|一种网络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10491511U|2020-05-08|一种板式水冷散热器
CN212082136U|2020-12-04|一种新型散热器铝型材
CN211127533U|2020-07-28|一种改进式同步整流器双向转换器
CN213069733U|2021-04-27|一种组合式服务器用散热构件
CN214125862U|2021-09-03|用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散热机构
CN212113695U|2020-12-08|一种平面型散热片以及功率模块的散热结构
CN212230217U|2020-12-25|一种应用工业大功率的电源变压器
CN212577857U|2021-02-23|一种焊机
CN213276533U|2021-05-25|一种内存组件的散热装置
CN210899817U|2020-06-30|一种高效散热的线路板模组
CN213748034U|2021-07-20|压缩机用板翅式风冷器
CN210112533U|2020-02-21|一种风冷和水冷一体式散热器
CN110267497B|2020-08-28|一种电子设备散热方法及散热器
CN209961059U|2020-01-17|一种散热效率高的微通道高效材料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249682.XU|CN214338396U|2020-12-29|2020-12-29|一种新型散热器|CN202023249682.XU| CN214338396U|2020-12-29|2020-12-29|一种新型散热器|
[返回顶部]